近年来,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单位,不断探索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物联网领域新技术、新模式的重点应用,让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智能化发展,大大降低了农民工作强度,省时省力种出更健康、更的农产品。
在中鹤集团6000亩特色果蔬种植基地,随着智能终端显示今天晴,果蔬大棚上巨幅卷帘自动卷起。46 岁的王庄镇农民陈学文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承包了 5 栋温室大棚。去年冬天,总是天不亮就骑着电动车赶往大棚,等太阳出来后,就爬到大棚顶上在冬日的寒风中一直按着卷帘机的按钮,等着棉帘卷上来,半个小时后,再爬上第二栋大棚卷帘……有时候为了让植物接受更多的阳光,还得雇人一起来卷帘。
可是现在,陈学文开心地告诉记者:“自从给大棚装上了大脑,早上我可以先送孙子上学,再去棚里干活;白天突然刮风下雨的时候,也不用顶着大风大雨站上半个小时铺帘。农事管理的重点也不需要等待技术员来通知,直接打开手机软件,就能知道今天的干什么活、怎么干,实在太方便了。这大脑居然比我脑子里想的还清楚、还仔细。这样,白天家里有事时就可以回家看看了,实在回不去了,就通过手机查看一下棚内外的情况,而且一旦有什么异常,都会用微信通知我。”
陈学文还跟记着说:“我算了一笔账,每天卷帘一个棚耗费1小时,我的5个棚就是5个小时,一个种植季就耗费 750 个小时,这为节约了多少时间哪!而且棚里的光照、温湿度都能自动调整,我不需要在跑来跑去,多省事!我计划明年再多承包两个棚,趁我能干的动多挣点儿。”
据经济网记者了解,2016 年初,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各项农业政策的指导下,“互联网+鹤壁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中,“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物联网”就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探索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融合于农业生产中,大程度地降低了农民工作强度、优化农民工作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种植同时种出健康、的好果蔬。
中鹤集团信息部总监胡瑜接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介绍,2016年,中鹤集团和用友集团合作建设了基于中鹤全产业链模式的精细化资源管控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领域普遍存在的基础资源把控难和农副产品成本核算难的核心问题。
“中鹤集团还与北京奥科美公司合作建设了农事生产管理和产品溯源系统,把常规的农事生产操作进行定制化管理、流程化管理,直接推送到农业从业者的手机端,极大降低生产技术人员日常工作的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把控整个产业链条的产品质量。”胡瑜表示。
河南省电子规划院副院长贾述江表示,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河南省这样的粮食主产区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鹤集团在大田农业、设施农业、‘种养加’模式探索等方面,在河南甚至中原地带都是很有代表意义。从规模、产业链、包括产城融合来讲,中鹤集团都起到了示范意义和龙头企业的作用。”
“从种子到田间到餐桌,只做健康食品”,贾述江认为,这是种植农业的立身之本。要解决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和产品健康、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模拟还原自然的生长环境,才能让人们享用食物初的味道。
贾述江介绍说,“阳光对于作物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根据天气预报的数据,只要晴天或者多云,这个棚就会自动卷起。阴天或者雨雪天,就会自动地盖住。除此之外,大棚卷帘还可以在日落之后设定时间自动盖帘。“以往农民在这样大棚上人工卷帘不但费时费力,顶着寒风非常辛苦,现在利用互联网、气象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现代农业从业者省时省力,收入不减。”
中鹤集团农业种植部技术员朱晓磊介绍,果蔬大棚的管理者通过手机扫描大棚的二维码,在申请通过授权后,就能用手机控制这个大棚的卷帘升降。另外,操作中鹤设施农业智慧远控系统的总控箱,可以实现大棚里面设施的自动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卡模块、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使用可编程的控制器,操作大棚里面的设施。
据经济网了解,中鹤设施农业智慧远控系统是浚县王庄镇的农技工程师们联合科研院所专家、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总结当地温室大棚适宜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光照、CO2等参数以及各种不同类型蔬果生产农事管理模型,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种植要求、设施状况等综合因素,借助于气候大数据分析、植物生长模型、蔬果种植经验、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形成独特的人工智能算法,用具有智慧大脑的机器人来温室大棚内环境始终处于适宜生长的条件,用植物农事管理模型来种植过程的科学、。
朱晓磊介绍说,“我们还将果蔬生产过程通过每一批次二维码展现给大众,实现绿色健康食品的全程质量追溯和体验,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
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